~ 最佳實務是刪除不使用的資源,以免產生額外成本 ~
AWS 在去年公告產品策略以擴大&延續為主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54748
這家雲端服務巨頭正在努力增強其龐大的基礎架構產品組合的實力,加強對無伺服器技術、事件驅動架構、改進的開發者體驗和可持續性的關注。猜測可能與AWS的企業文化 — 顧客至上有關。在GCP、AZURE的強勢競爭下,AWS決策者決定要把更多精力放在「良好架構」的應用上。
目前AWS的服務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別:
基礎結構原件:包括儲存、網路和計算服務(也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,IaaS)。這些基礎組件是AWS的基石,為運行應用和服務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。
中間件導向服務:這個類別包括網頁伺服器、容器管理器、資料庫、message queue、event broker/bridge(也稱為平台即服務,PaaS)。這些服務提供更高層次的抽象和工具,簡化了在AWS平台上部署和管理應用的過程。
無伺服器:無伺服器模型允許開發者專注於編寫代碼,無需管理伺服器。使用無伺服器計算,您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量支付費用(也稱為功能即服務,FaaS)。它抽象出底層的基礎設施,使應用的擴充和管理變得更加簡單。
一般說來我們會優先使用傳統的思維作法在AWS上建構我們的系統 - 把本地端VM搬上公有雲,此做法簡單暴力收效快速,AWS 提供 EC2 服務的擴充與彈性,搭配原有基礎建設的實力,除了需要在管理方式上做些改變外,上雲後系統的本質是更快更穩定了。
國泰世華銀行揭露3年上雲經驗,分階段已完成10多套系統遷雲,更要朝向多公雲策略發展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57921
不過閒置的 EC2 也是要收費的,大量使用 EC2 服務的結果可能成本更高,完全享受不到雲端”按需付費”的優點。
在雲端上建構系統必需要以雲端原生服務的思維思考,通常會傾向於得到一個無伺服器解決方案,而這樣的解決方案通常具備快速且幾乎可無限擴充的特性,並且成本效益高。而那些無法已無伺服器解決的部分,才會需要採用如雲端資料庫或是雲端VM來完成。
培養雲原生思維並不難,以筆者接觸AWS差不多八個月的時間,已經知道很多可以借鏡及學習的網站,原因是官方已有現成提供的龐大且精彩的範例以及社群討論(AWS blog),這裡分享幾個常去的AWS官方的網站:
重點描述一下無伺服器的優點:
順便也講一下個人認為的缺點:
持續演進的無伺服器技術:商品化一切,所有的資源都是可以被精準定價收費的
無伺服器服務類別是特別的。它的服務允許您專注於功能價值,而不必擔心運行所需的內容。您可以將無伺服器服務比作一種商品,就像電力一樣:您在需要時隨時使用,不用太多考慮。一段時間以來,無伺服器一直與函數(FaaS,function as service)或 Lambda 同義,但它的範圍迅速擴展到計算以外,包括數據存儲和應用程式整合。
無伺服器技術不斷獲得重視,我們可以從其持續演進中看出。讓我們來看看AWS目前的無伺服器產品組合,以及它如何演進。
大致上來說,我們可以將AWS的無伺服器構建組件分為三個類別:
我們會在這30天中看到這些Serverless服務如何堆疊出一個 AI 雲端交易室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luminis.eu/blog/the-evolution-of-aws-from-a-cloud-native-development-perspective-serverless-event-driven-developer-friendly-sustainable/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54748